1%

斑马网络四年打造7项核心技术 大数据显示广州车主更懂用科技叹生活

广州日报 2018-11-15

【导读】不到十元的手机支架曾一度让汽车大屏“关机”,基于操作系统的互联网汽车新体验让大屏“重启”。11月15日,国内互联网汽车平台斑马网络在广州召开了国内首场公开课。斑马网络前瞻规划参谋长季栋辉接受广参汽车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AliOS我们一起用四年时间锤炼了7项壁垒性的核心技术,当市场一窝蜂涌入刚开始打地基时,斑马已经将眼光投向了下一个领域:AI与生态服务。”据了解,完成首轮超16亿融资的斑马目前已经同荣威、名爵、大通、东风雪铁龙、福特、观致等品牌车型合作,互联网汽车激活量超过60万,基于人工智能和生态服务的出行新生态正在加速成熟。

从理智到情感 AI时代下的人车关系趋势

这场公开课“硬货”不少,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龚在研博士率先登场,分享了对国内外车机系统的研究心得。随着时代的变迁,汽车的角色也不断发生变化,人们对”好车“的定义也是不断演变,最开始更强调汽车的操控感、速度感,评价标准一般是百公里加速时间、绕桩试验等。而进入互联网时代,用户对汽车的关注点发生变化,希望车内功能更加丰富,汽车交互系统更出色,目前对于互联网时代汽车的评价考准有部分第三方机构设计,但总体尚不完善。放眼未来,进入AI时代,人车关系更加密切,关于这一阶段的汽车评价标准,业内尚未有所跟进,仍然是一片空白。

虽然在技术储备和标准体系尚待发展,但是汽车用户已经对此充满期待,一项同济大学AMMi定量调研结果显示,在参与调研的1800样本中,人车智能系统越来越被年轻消费者重视,39%的90后用户认为,五年后人车智能系统将变为购车考虑的首要因素。也就是说,未来,消费者选择一款车,不单单看排量、变速箱这些参数,更要看愿不愿意和这款车相处接下来的时光。人车关系从理智往情感多元化发展。


未来竞争在AI

既然人车关系将更加丰富,那么问题来了,未来什么是理想的车内交互方式?根据研究,不同的交互方式都会对驾驶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无论是按钮、触屏还是语音。以目前最流行的语音交互设计为例,在不同车型上表现差异巨大。当然,语音交互也在不断发展。举个例子,有些聪明的语音交互系统,当车主提出:“女朋友生气了怎么办?”这个问题,它竟然能够贴心地给出解决方案。而对于一些笨系统,测试时对车主提出的目的地问题,只会不停重复“我可以为你做些什么?”的无效回答,让人哭笑不得。值得关注的是,本土品牌的车机交互已经呈现赶超国际品牌之势。


本土品牌交互已经超过国际品牌

开放,是斑马从构建底层技术到上层生态的关键词

既然未来消费者对车机交互有高期待,那么负责系统网络开发者又是如何看待车内交互系统和手机之间的竞争关系呢?

斑马网络前瞻规划参谋长季栋辉目前斑马网络的7项核心技术,它们分别是:开放的互联网汽车系统(斑马智行)架构、构建5+1出行核心能力、AI场景引擎实现服务找人、重构人车交互、领先的汽车OTA能力、基于人群大数据迭代产品、超越手机的斑马导航。斑马“5+1”汽车出行核心能力,基于AliOS操作系统,融合了位置服务(高德、千寻位置),交互服务(达摩院)、支付服务(支付宝)、云计算能力(阿里云),并在系统层面实现了淘宝/支付宝账号体系的打通,确保每一个ID都可以独享个性化的出行服务。


年轻用户希望汽车更智能

数据时代,不同城市的车主有着不一样的鲜活特色,比如在出行服务上,广州车主爱跟汽车说话;更懂得用科技享受生活,在远程开空调、开座椅加热上使用比例高于其他城市车主。

系统之上,斑马将应用和运营能力进行封装,构建了一整套开放的技术架构,让车厂能够从应用和运营层面进行定制。同时,斑马还提供了整车个性化开放平台(T.O.P),开放了101个工具包,覆盖七大整车及出行能力,加速车厂个性化开发速度。


不同城市车主有不同特点

“‘开放’是斑马从构建底层技术到上层生态的关键词。目前,我们的AI场景引擎能够串联的出行生态服务已经近百家,其中非阿里系生态占比70%以上。”季栋辉介绍,现在斑马的智慧加油有2000+家;智慧停车场8000+家。斑马联合飞猪推出的“未来景区”计划3年内升级1000+家景区。

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曾表示,进了汽车还用手机,这是汽车人的羞辱。据了解,在车机硬件比手机普遍落后5年的情况下,斑马系统的人机交互体验已逐步实现了与手机持平,开机甚至比手机快50秒。也就是说,在车机交互系统上,实现对手机的降维打击并非一句空话。

特斯拉与斑马是两个已经实现了大规模OTA升级能力的系统,季栋辉对二者技术进行了对比:特斯拉采用的是单区策略,车主必须停车升级;斑马采用的是双区策略,能够边开车边升级,“有点像给行驶的汽车换引擎一样”。季栋辉认为,四年构建的这七项壁垒性核心技术已经成为斑马快速成长的基础。当其他厂商刚刚冲进来挖地基、修路时,斑马已经将眼光投向了下一个领域:生态服务与AI。

相关阅读